東漢末年的二袁

東漢末年若要比家世,袁家應該稱的上首位。

袁家四世三公,三公在東漢時期是太尉、司空、司徒三個職務,職務幾乎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、交通部長、行政院長,在東漢末年算是一等一的世家門第,其中兩個會讓人產生興趣的是袁術和袁紹兩兄弟。

以年紀來說,袁紹較大,但袁紹是庶子,據說是老爸袁逢(官至司空)和婢所生,袁術才是嫡長子,因此袁術的身分應該比袁紹更代表袁家的正統。

也因為袁紹是庶子,所以他過繼給袁逢的哥哥袁成,所以關係上是堂兄弟,但實際上兩人還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。

袁術其實發跡比袁紹更早,實力累積甚至比袁紹更快,但袁紹也不是省油的燈,因此兩兄弟非但不合,打完董卓之後,還各自展開聯盟互相敵對(袁紹、曹操同盟,袁術、公孫瓚、陶謙同盟),袁術甚至在透過部下孫堅得到玉璽之後還僭越稱天子,可想而知他當時的實力,但是也因為稱天子的動作讓當時挾天子的曹操非常不爽,展開對他的全面鬥爭,也因為袁術腦袋別說比不上曹操,連袁紹也比不上,所以兵敗如山倒,到最後不得不去投靠袁紹,路上自己氣到吐血而死。

而袁紹更是可惜,以當時的天下來看,袁紹是第一個有機會統一中國的人物,家世、人品跟實力來看都是一等一的條件,對穩定華北地區的局勢也做出相當大的貢獻,擊潰公孫瓚統一河北地區讓他聲望達到頂點,讓天下許多名士來歸,但他本身的個性和做了幾個錯誤的決定讓他失去先機,例如迎獻帝一事,他不曉得原來獻帝這麼好用,但被曹操迎去許昌了,其次,他似乎沒有能力解決內部派系的問題,在還沒統一中國之前就出現嚴重的派系糾紛,比起曹操對於內部的控制似乎又相形見拙。

官渡之戰是關鍵的轉折,袁紹在許多戰略上的錯誤抉擇讓曹操贏得這個戰役,袁紹損失多員大將,讓他再也沒有辦法打贏曹操,最後跟他弟弟一樣,氣到吐血而死,死的時候還有文獻指出「河北士女莫不傷怨,市巷揮淚,如或喪親。」可見袁紹在河北地區受到的愛戴。

袁紹缺少決斷能力在另一件事上可以看出,就是決定他繼承人的問題,他個人比較喜歡袁尚,但死後還搞到袁譚跟袁尚兩兄弟再次鬩牆,有同樣問題的曹操結果卻是不同。

不過袁紹、袁術這兩兄弟也不用太悲傷,他們的對手都是曹操這個「非常之人、超世之傑」,荀彧、郭嘉對曹操的評價是「道、義、治、度、謀、德、仁、明、文、武」,可見對手之能非這兩個相較之下平庸一點的兄弟能比。

而曹操本身對官渡之戰其實也不是那麼有把握,打起來也是險象環生,可以說是拼了全力才勉強贏,連忠誠不穩的關羽都派去當前鋒,可見,他真的沒招了...曹操這輩子最有把握的仗也輸的最難看的真的是赤壁之戰,太可惜了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使用Mac的Preview來合併兩張圖片

重拾起書本

Mac OS X 10.6.3 上的黑體-繁